http://www.yfzs.gov.cn/ 2004-08-21 14:36:03 浙江人大杂志200407期
基层群众参与人大选举是保证普通民众政治参与的新途径、新气象,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大为有利。但是潜江市选举事件却表明,这一新生事物受到我国基层民主发展瓶颈的制约。坚持民主与法治,进行选举制度的改革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姚立法等人为什么会落选
□去年,湖北省潜江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拟重新选举出324名市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中除了有关方面提名的候选人之外,姚立法等32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自荐候选人也宣布参与竞选。但在随后的"反复协商酝酿"过程中,大部分自荐候选人却被"协商"去掉了,出现在正式候选人名单中的两人也在 11月28日的投票中因为未过选区选民半数而没有当选。从最后结果来看,32名自荐候选人无一当选。您对这次选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您是否认为这样的选举存在问题?
■的确,这次选举问题很多。从现场观察和事后调查的情况来看,潜江市的本届人大换届选举,最主要的问题是操纵选举的痕迹明显,这是造成这些自荐候选人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从这32名自荐候选人的自身素质和群众拥护的程度来看,并不一定都会当选为人大代表,但是他们能否当选为人大代表应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举过程来体现,即由选民的选票来决定,被非法操纵的选举只能造成选举的不公正。此次潜江选举中,许多教师迫于压力而不敢投姚立法的票,导致姚立法在市教育系统只得到了539张选票,排在第三位而没有当选。除此之外,这次选举在程序上也有较多的问题。姚立法已经整理了一份关于潜江违法违规选举的材料,寄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3821位选民签名。
□有报道说姚立法是中国基层自荐参选的先行者,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四次自荐参选市人大代表,最终在1998年高票当选。这么多年来,如何评价这位自荐参选的人大代表及其影响?
■姚立法没有当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姚立法在潜江没有威望,他在另外选区得到了相当多的"另选他人"的选票。如在园林办事处选区,2900张实投选票中,姚立法得到了800多张选票。姚立法很早就致力于中国的基层选举事业。1998年,他参选成功。在5年的代表任期内,这位教师出身的人大代表为潜江教师、农民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对潜江市政府的一些批评,实际上为规范政府行为和促进法治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姚立法不仅为个人赢得了很高的名声,也为潜江赢得了很高的名声。
近年来,姚立法不但为潜江人民办了很多实事,也催生着潜江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一些潜江的老百姓包括老师和农民等也想仿效姚立法竞选市、镇人大代表,或者竞选村委会主任,这样就在潜江形成了群众自发进行法治建设和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
□可就是这样的人大代表及其追随者却落选了,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表面上来看,姚立法等人落选是因为未能得到足够的票数,缺乏支持率。其实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姚立法多年以来一直在批评和监督政府,在其影响和带动下,潜江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活跃,更多的农民和基层群众拿起法律武器向不合理的政策及违法的行为进行斗争。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了直接控制权力、随意制定法令和政策的人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于是不择手段地执意要将这类候选人排除于当选之外。许多人迫于压力而不敢投姚立法等人的票。
基层民主会不会引起混乱
□有一种观点认为,基层民主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也是阻止姚立法等人当选的一个公开理由。请谈谈您的看法。
■这种观点符合一些人的主张,认为中国搞民主就会陷于混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是从潜江来看也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姚立法在潜江所进行的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包括教师和农民的权益,对政府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以及程序提出意见,促进了政府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正是由于姚立法的存在和对一些事情的公开批评,使得潜江市政府开始关注法律、程序和政策。像姚立法这样的人大代表监督和政府行为自律的互动,才使得法治精神在潜江得到了体现,民主得到了发展。潜江的一些官员私下里也承认姚立法的行为对政府的依法行政是有好处的。实际上,潜江在这几年并没有变乱。
发展民主会引起社会混乱的说法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潜江的社会并没有因为姚立法的存在导致更多的农民集体上访,而是更多的基层群众进行合法斗争。一个合理的政府治理过程是需要监督和批评的,而潜江正是由于姚立法等人的存在将监督和批评变成了现实,这就使得一些叶公好龙者的面子受不了,无法接受这种变化了的现实,因此称之为"混乱"。
□还有人认为中国应实行自上而下的高层民主、精英民主,而非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这又如何看待?
■目前众多关于民主的议论中,许多人认为基层群众由于文化和经济水平低,素质比较差,所以中国发展民主较好的办法是先形成高层民主与精英民主。所谓的社会精英包括了知识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他们认为这样的民主可以比较好地平衡社会。
从民主发展的途径和中国的现实出发,这些看法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可能较难实现,也与当前世界民主发展的趋势不相符合。
从中国基层民主的实践来看,中国的老百姓虽然对民主的概念和理论认识不清,也不能从理论上回答民主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已经采用民主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并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在中国已经推行了基层民主多年之后,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以后,并且基层群众已经通过民主的过程感觉到人权和公正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张以后,再提出在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将这些人剔除出去,是无视中国的现实,也很难为中国的基层老百姓所接受。
□许多地方的基层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采取集体上访、示威抗议等"街头政治"的形式。而潜江却出现了基层群众合法参与、竞选维权的新尝试、新现象,这意味着什么?
■农民和基层群众试图用竞选市人大代表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做法是走法治化道路的一种尝试,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农民愿意用法治的方式来解决和政府之间的问题,用合法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是中国农民和基层群众的一个重大进步,搞"议会政治"要比走"街头政治"好得多。这样的发展道路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治乱之路,使中国摆脱不稳定的因素。这样的进步应该是值得鼓励的。
□对此,政府应如何回应?
■既然潜江的农民们已经要走合法的法治道路,就应该给予回报和鼓励,而不是全部封杀,封杀的结果只能让农民对政府失望,逼迫农民走"街头政治"。从中国农民问题的现实来看,法治化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农民的法治道路,需要地方政府的法治化的回应,这种良性的互动是建立中国政治文明的基础。
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必须改革
□基层群众参与人大选举是保证民众政治参与的新途径,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广泛响应,但是潜江选举事件的挫折却表明,这种参与的大门尚未打开,您认为应该怎么办?
■潜江的选举实践无疑指出了基层人大选举程序中的问题,体现了改革的必要性。现行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许多程序安排已经无法适应基层民主发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正是利用了选举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意地操纵选举。由此可见,为了适应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趋势,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不然就会阻碍基层民主的发展。
□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改革应该丛哪里着手?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应从试点开始。选举改革包括提名制度、候选人产生制度、竞选制度、投票和点票制度等。较好的办法是将提名制度放开,以自荐并由10名选民联名的方式产生初步候选人。如果初步候选人比较多,在候选人产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再使用"反复协商酝酿"的办法,可以用预选的方式加以解决。目前城市社区选举中的预选是采用了居民代表进行投票的方式。在基层人大的预选中,这种方式可以考虑进去。
候选人产生以后,应允许候选人进行竞选活动,包括在选区内张贴选举海报,拜访居民家庭和选举单位,也可以进行演说。投票过程的改革可以减少委托投票的数量,减少或取消流动票箱,投票时采用秘密划票制度。投票结束以后要马上公开点票,并及时公布选举结果。
□您的观点就是先试点改革,再逐步推广,最终真正迈向民主与法治。
■是的。试点选举结束以后,不论这个选区的人大代表的构成如何,不论是什么人当选上了,都要坚持干满一届,看一看试点的地方人大在这一届任期中的决策过程、监督政府、代表群众利益以及法治建设中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根据实践的结果来决定这样的改革值不值得推广,能不能够推广,如果结果确实比较好,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加以推广。
(李凡:1978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84年赴美留学。1989年3月在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成立了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并任所长。)
作者:□ 本刊记者 ■ 特约嘉宾 李 凡
姚立法等人为什么会落选
□去年,湖北省潜江市第五届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拟重新选举出324名市人大代表。选举的过程中除了有关方面提名的候选人之外,姚立法等32名来自社会各界的自荐候选人也宣布参与竞选。但在随后的"反复协商酝酿"过程中,大部分自荐候选人却被"协商"去掉了,出现在正式候选人名单中的两人也在 11月28日的投票中因为未过选区选民半数而没有当选。从最后结果来看,32名自荐候选人无一当选。您对这次选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您是否认为这样的选举存在问题?
■的确,这次选举问题很多。从现场观察和事后调查的情况来看,潜江市的本届人大换届选举,最主要的问题是操纵选举的痕迹明显,这是造成这些自荐候选人落选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实,从这32名自荐候选人的自身素质和群众拥护的程度来看,并不一定都会当选为人大代表,但是他们能否当选为人大代表应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选举过程来体现,即由选民的选票来决定,被非法操纵的选举只能造成选举的不公正。此次潜江选举中,许多教师迫于压力而不敢投姚立法的票,导致姚立法在市教育系统只得到了539张选票,排在第三位而没有当选。除此之外,这次选举在程序上也有较多的问题。姚立法已经整理了一份关于潜江违法违规选举的材料,寄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共有3821位选民签名。
□有报道说姚立法是中国基层自荐参选的先行者,从1987年开始,他先后四次自荐参选市人大代表,最终在1998年高票当选。这么多年来,如何评价这位自荐参选的人大代表及其影响?
■姚立法没有当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姚立法在潜江没有威望,他在另外选区得到了相当多的"另选他人"的选票。如在园林办事处选区,2900张实投选票中,姚立法得到了800多张选票。姚立法很早就致力于中国的基层选举事业。1998年,他参选成功。在5年的代表任期内,这位教师出身的人大代表为潜江教师、农民的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对潜江市政府的一些批评,实际上为规范政府行为和促进法治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姚立法不仅为个人赢得了很高的名声,也为潜江赢得了很高的名声。
近年来,姚立法不但为潜江人民办了很多实事,也催生着潜江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一些潜江的老百姓包括老师和农民等也想仿效姚立法竞选市、镇人大代表,或者竞选村委会主任,这样就在潜江形成了群众自发进行法治建设和民主建设的良好氛围。
□可就是这样的人大代表及其追随者却落选了,叫人难以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表面上来看,姚立法等人落选是因为未能得到足够的票数,缺乏支持率。其实深层次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于姚立法多年以来一直在批评和监督政府,在其影响和带动下,潜江老百姓的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空前活跃,更多的农民和基层群众拿起法律武器向不合理的政策及违法的行为进行斗争。对于一些已经习惯了直接控制权力、随意制定法令和政策的人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于是不择手段地执意要将这类候选人排除于当选之外。许多人迫于压力而不敢投姚立法等人的票。
基层民主会不会引起混乱
□有一种观点认为,基层民主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也是阻止姚立法等人当选的一个公开理由。请谈谈您的看法。
■这种观点符合一些人的主张,认为中国搞民主就会陷于混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就是从潜江来看也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
姚立法在潜江所进行的维护基层群众利益,包括教师和农民的权益,对政府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事情以及程序提出意见,促进了政府行政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正是由于姚立法的存在和对一些事情的公开批评,使得潜江市政府开始关注法律、程序和政策。像姚立法这样的人大代表监督和政府行为自律的互动,才使得法治精神在潜江得到了体现,民主得到了发展。潜江的一些官员私下里也承认姚立法的行为对政府的依法行政是有好处的。实际上,潜江在这几年并没有变乱。
发展民主会引起社会混乱的说法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潜江的社会并没有因为姚立法的存在导致更多的农民集体上访,而是更多的基层群众进行合法斗争。一个合理的政府治理过程是需要监督和批评的,而潜江正是由于姚立法等人的存在将监督和批评变成了现实,这就使得一些叶公好龙者的面子受不了,无法接受这种变化了的现实,因此称之为"混乱"。
□还有人认为中国应实行自上而下的高层民主、精英民主,而非自下而上的基层民主。这又如何看待?
■目前众多关于民主的议论中,许多人认为基层群众由于文化和经济水平低,素质比较差,所以中国发展民主较好的办法是先形成高层民主与精英民主。所谓的社会精英包括了知识界和经济界的精英,他们认为这样的民主可以比较好地平衡社会。
从民主发展的途径和中国的现实出发,这些看法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可能较难实现,也与当前世界民主发展的趋势不相符合。
从中国基层民主的实践来看,中国的老百姓虽然对民主的概念和理论认识不清,也不能从理论上回答民主的真正含义,但是他们已经采用民主的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公正,并在实践中推动了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因此在中国已经推行了基层民主多年之后,基层群众的参与热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调动起来以后,并且基层群众已经通过民主的过程感觉到人权和公正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伸张以后,再提出在中国的民主发展道路中将这些人剔除出去,是无视中国的现实,也很难为中国的基层老百姓所接受。
□许多地方的基层群众,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多采取集体上访、示威抗议等"街头政治"的形式。而潜江却出现了基层群众合法参与、竞选维权的新尝试、新现象,这意味着什么?
■农民和基层群众试图用竞选市人大代表的方式来维护自己权益的做法是走法治化道路的一种尝试,这是中国政治文明进步的体现。农民愿意用法治的方式来解决和政府之间的问题,用合法的方式来维护他们的权益,这是中国农民和基层群众的一个重大进步,搞"议会政治"要比走"街头政治"好得多。这样的发展道路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治乱之路,使中国摆脱不稳定的因素。这样的进步应该是值得鼓励的。
□对此,政府应如何回应?
■既然潜江的农民们已经要走合法的法治道路,就应该给予回报和鼓励,而不是全部封杀,封杀的结果只能让农民对政府失望,逼迫农民走"街头政治"。从中国农民问题的现实来看,法治化的道路是正确的道路,但是农民的法治道路,需要地方政府的法治化的回应,这种良性的互动是建立中国政治文明的基础。
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必须改革
□基层群众参与人大选举是保证民众政治参与的新途径,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广泛响应,但是潜江选举事件的挫折却表明,这种参与的大门尚未打开,您认为应该怎么办?
■潜江的选举实践无疑指出了基层人大选举程序中的问题,体现了改革的必要性。现行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许多程序安排已经无法适应基层民主发展的需要,有些地方正是利用了选举程序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意地操纵选举。由此可见,为了适应中国基层民主的发展趋势,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必须进行改革,不然就会阻碍基层民主的发展。
□基层人大的选举制度改革应该丛哪里着手?
■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应从试点开始。选举改革包括提名制度、候选人产生制度、竞选制度、投票和点票制度等。较好的办法是将提名制度放开,以自荐并由10名选民联名的方式产生初步候选人。如果初步候选人比较多,在候选人产生的过程中不应该再使用"反复协商酝酿"的办法,可以用预选的方式加以解决。目前城市社区选举中的预选是采用了居民代表进行投票的方式。在基层人大的预选中,这种方式可以考虑进去。
候选人产生以后,应允许候选人进行竞选活动,包括在选区内张贴选举海报,拜访居民家庭和选举单位,也可以进行演说。投票过程的改革可以减少委托投票的数量,减少或取消流动票箱,投票时采用秘密划票制度。投票结束以后要马上公开点票,并及时公布选举结果。
□您的观点就是先试点改革,再逐步推广,最终真正迈向民主与法治。
■是的。试点选举结束以后,不论这个选区的人大代表的构成如何,不论是什么人当选上了,都要坚持干满一届,看一看试点的地方人大在这一届任期中的决策过程、监督政府、代表群众利益以及法治建设中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然后根据实践的结果来决定这样的改革值不值得推广,能不能够推广,如果结果确实比较好,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加以推广。
(李凡:1978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1984年赴美留学。1989年3月在国务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工作。1994年成立了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并任所长。)
作者:□ 本刊记者 ■ 特约嘉宾 李 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