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0日星期一

姚立法:中国草根民主精神的耀眼标志

作者:杨银波

    一个有实力的中国人

    "姚立法"这三个字,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中国人的姓名,或者是写好邮编"433100"之后加上"湖北省潜江市章华南路4号(湖北省潜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地址的那位收信人,抑或行走于"人大代表"江湖的"三剑客之一",和敢于――并总是习惯于――呼喊出"我反对"的另类人物。"姚立法"这三个字,实在够丰富、够复杂、够庞大,够得你、我、他深刻研究一番的。数年来,这个高频率的关键词,经过屡败屡战的曲折奋斗,经过传媒网络的强力争取,"姚立法" 已经成为中国草根民主精神的耀眼标志。
    就象日本人所发现的那样,在中国有一种人最为可怕,那就是具有某种精神领袖特质的人。这种人在民众之中会形成一股极强的感应力,将一盘散沙状态下的中国人重新凝聚起来,形成前赴后继的团结力量,引领进步,反抗强权,抵制侵略。姚立法不管是作为第一个成功当选的独立竞选的人大代表,还是作为第一个自发向选民述职、第一个申请做专职代表、第一个反对人大主任不能"退休"的人大代表,抑或作为当前的一个普通中国公民,他都已迈向将权力和权利发挥到淋漓尽致之地步,成为有实力启蒙民众、凝聚公众、引领民众的中国人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人屈服于高压强权和专制制度,顺其自然、明哲保身地耻辱苟活。一旦强权能够将高压实力证明给人民看,则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奴性就将呈现出来,并继续屈服之、苟活之。然而,经过时代的残酷洗礼,经过自身血与火的抗争,一群特立独行的中国人已经站立出来,在更多领域和更多阶层参与公民维权,争取自由、民主、公正、人道、民权、法治等重要价值。在这一群人当中,姚立法即是其中非常具有奠基意义的一员。
    现年49岁的他,从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镇的一个农民之子,艰辛地成为民选人大代表,并自费调查、关注弱势、弹劾官员,制约一府两院,推动解决实际问题。在短暂的任职时间之内,姚立法不断地在风险之中探索道路,并趋于成熟(2004年,甚至被美国国务院邀请观摩总统大选),激励起中国更多阶层人士积极参政议政,以身体力行的努力关注政治民情。他陷于官场潜规则的旋涡,陷于四处震荡的风险,陷于自身所无法战胜的制度性的利益结盟,更陷于太多敢怒不敢言者的无奈无望以及渴求分得一杯羹者的邀功请赏……,他失去了在体制内更大力度地推动权利觉醒、解决利益争端的机会。他"下岗"了,那一排排鲜有作为的官员恢复了往日信誓旦旦的满面春光;他"下岗"了,那一群群谁都清楚是怎么回事的人快要忘记了"我反对"的不同声音。

    这就是我们的社会

    事实上,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下力气去关注,我们就会看到跟姚立法所见所闻一样的国情:教师工资低,教师被拖欠工资,小商贩被城管驱赶、罚款、殴打,农民抗税被关押、被虐待,村委会实行假选举,民选村官被政府撤换,形象工程劳民伤财,招商引资不顾民众死活,民工被拖欠工资,民工凄惨讨薪,政府行政不作为,官僚气息逼人、气焰嚣张……。今天这个人突然死于非命,明天那个人被打击报复;今天这里发生群体事件,明天那里又是大量上访。当前社会极其复杂,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看,从既得利益者到利益受损者,从上层到底层,到处都充斥着彼此间的矛盾,没有一个人到最后是赢家。
    人人相食的状态愈演愈烈,太多激动人心的时刻的背后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受到伤害。为民代言者、据法力争者、冲破牢笼者,有着太多的血泪和牺牲。随之而来的,是道德沦丧、贪赃枉法。从制度性的腐败到财政性的腐败,再到组织性的腐败和人心上的腐败,桩桩件件,罄竹难书。立于这样一个时代背景,独善其身就已经足够困难,兼善天下更是寸步难行。欲冲破自身的障碍,去改革潮流,引领时代,开创格局,不但需要个人实力的增强、人格魅力的感召、信念理想的坚持、把握权衡的智慧、启蒙团结的力行,更需要付出代价的心理准备和物质上的自我垫本。
    在我们的周围,能够看到、听到、知道太多的姚立法所接触到的那些人和那些现象。在这些人当中:有沉默无言的教师,有被乱收费的学生,有例行过场的人大执行主席,有收取占道费的城市管理队员,有胆大妄为的镇官、村官、组官。当然,也有王大爷那样推着大板车叫卖水果被打成骨折的老人,有曾详均、曾令新、王知海、何先贵等敢于代言、敢于力争的农民,以及力求站在权力机关为自己这个阶层说话的残疾人、下岗工人、村干部……。就是这些人,组成了我们的社会。
    这是由说"你是什么东西,居然还想竞选人大代表"的人与说"我是中国公民,我当代表就是要为残疾人说话"的人组成的社会;这是由说"姚立法爱钻牛角尖,死抠法律条文,有私欲,想出名"的人与说"姚立法是位挑战旧秩序的民主战士"的人组成的社会;这是由说"老子早就想揍你,今天揍死你"的人与说"断了鼻梁,成了脊梁,姚立法为中国民主披肝沥胆"的人组成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有的人追求正义,有的人灭绝人性,有的人无私奉献,有的人中饱私囊,有的人鞠躬尽瘁,有的人占着茅坑不拉屎,有的人隐忍愤怒,有的人嚣张霸道……。
    关注中国的不幸者

    这是个风云际会的社会,这是个动荡不安的社会,这是个某些人感觉最好的社会,这是个更多人感觉最坏的社会。我们生活着的每一天,都有着太多的不幸在发生并持续。从历史旧疾,到现实震痛,再到未来担忧,每一件事只要仔细思索,都能发现缺憾、颠倒,甚至惨不忍睹。我们可能会在复印店看到一群老人正在为解决生活无着的保障金而来来往往,他们一次次步履蹒跚地找这个部门、找那个领导、找这个记者、找那个律师,他们买不起肉,生活惨淡,冒着风雨到法庭、到政府,最终失败,并在这当中尝尽了心理伤害、物质损失,乃至被公安局以"妨碍公务"、"扰乱工作秩序"、"扰乱社会秩序"为名予以拘禁……。
    我们可能会在街头路边看到一个孩子挂着"乞讨学费"的牌子,脚旁是一个丢下几块钱的破碗和一张痛苦不堪的"我的悲惨情况";我们可能会在某个路口看到一群交警强行扣除收费运营的摩托车,并对摩托车司机罚以巨款千余元;我们可能会从报纸、网络乃至一面破墙上看到无奈凄惨的控诉书,那些人因为抨击政府、企业的腐败,而号淘大哭,最终被不明身份者殴打致伤,或者孩子遭到绑架、杀害……。每当此时,我们可能会愤怒、谴责、劝说,也可能避开、不理、推脱,甚至也可能一丘之貉地说:"活该","死一个少一个","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在我们当中,实在有着太多的人似乎不再持有最低的底线,至于最高的信仰更象是突然进入迷宫毫无方向感。
    在这样一个国家,有多少人在呐喊:"中国人,我要为你争权利!"也有多少人在批判:"中国人,你不值得我为你奋斗!"姚立法却是在一直奋斗着。他的历史就象我们所熟悉的那样,天生的耿直性格,单纯的价值判断,永远不可能让他如同许多中国人那样懦弱、苟且地过一辈子。他象黄万里,象遇罗克,象共产党所塑立或伪造的楷模、典范、榜样、英雄、人物,象自由民主运动中永不言败的太多的人士或领袖,象许许多多从泥巴里爬起来并茁壮成长的悲天悯人者,象武侠小说里笑傲江湖的硬汉怪客。最重要的是,他就是他自己!他有自己的历史感悟,有自己的孜孜不倦,有自己的长远期待,有自己的人生理念。
  
    姚立法走出了一条道路

    姚立法的性格魅力、精神魅力以及权力、权利本身的魅力,皆已融为一体,发挥出了极大的能量。他懂得如何聚焦问题、解决问题,他懂得发现遗漏问题,走向未知问题。他从一个连议案格式都不知道的人,通过自学、参照、对比、研究、交流、实践、积累,一步步走向成熟,熟练运用之。他的本身,已经不能仅仅用一种身份、职位或者级别来界定,他更是一个整体的、立体的现象或者趋势。姚立法的存在,也不再仅仅是他所宣传的那些资料的意义――譬如《为权力而斗争》,譬如《如何自荐竞选人大代表》,譬如《谁当村官,村民说了算》,譬如他写给各级人大和中国九亿选民的几十封信――,而是敦促我们思考:如果我是人大代表,我该怎么做?如果我是作家、记者、律师、公务员,我该怎么做?最重要的是,我是中国公民,我该怎么做?
    "该怎么做",是一种计划、目标、境界,也就是如何把自身所拥有的权力与权利运用到极至,以及如何聚集更多资源发挥出更大能量的问题。姚立法无疑走出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为民代言,并激发民众自身的权利意识,从意识到行为,从个人到群体,从事项到更多事项,从地方到中国,从中国到世界,一步一步,不断延伸,不断攀登。姚立法说:"我们应该关注选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在公开场合敢说大多数选民想说而一时又不愿说的真话。不畏权势、不怕打击、不图私利。以实现政治民主、思想自由、文化多元的一个符合人的尊严的社会公正的社会为己任。尽最大可能维护弱势群体或这个群体中的部分人的利益,以及为他们争取到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 这段话的语言简练浅白,人格要求高,目的性极强,最关键之处就是"关注"。
    什么是关注呢?我认为,就是用头脑、用嘴巴、用双手、用双脚、用自行车,同学习、用交流、用沟通、用信访、用走访、用复议、用起诉、用举证、用辩论,用" 我反对"、用"我建议"、用"我弃权"、用"我赞成",用发表文章、用联系记者、用学术讨论、用谈判技巧,用自己老婆的工资、用自己卖液化气的钱、用走路来省掉车费、用坐火车硬座来能省则省……。还有:广交朋友,积累民智,事无巨细,亲历亲为,要有"工作狂"的拼命,要有踏实、务实、求实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哲学根基,眺望远景,高瞻远瞩,规划将来,启动众志。

    为民主中国添砖加瓦

    对于姚立法,无论是境内媒体还是境外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所到之处,其威望之高,影响之大,众论之深,乃无数人所无力企及。他能够赢得体制内外的一致尊重、推崇和期待,绝非偶然。那些致其于死地、恶其如蚊蝇者,无不是短视者和保守者。在当前制度运作之下,不知程序、内幕者,不知权利觉醒者,实在可悲,有甚者更是可恨。体制内能看透问题者,多矣;而能真正解决问题者,鲜矣。中国不乏为民请命者,本人即是其中一人,可以说:在遭遇、思想、行动等方面,颇似姚立法。尽管年龄相差一倍,尽管地域所处不同,尽管关注视野和行为方式不尽相同,但就草根民主而言,类似我这样的人,类似姚立法这样的人,在中国实在多得不计其数。
    尽管这当中实在只有太少的人能够进入参与实质改革的核心领域,但就"外围"、"边缘"而言,这股力量仍然是相当强大的。将异议人士边缘化,已不是自今日而始,而是向来如此。真正要去推动建设政治民主、思想自由、文化多元、社会公正的公民人性社会,就必须倡导异议,以彼此宽容互补之态,共论共行天下之事。即使各自为战,亦应有一些共同理念作为支撑。长远看去,未来的格局必将是由一点到一线、一面、一体,各种进步势力群雄而起,一起建设民主中国。"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是公民社会的时代,任何人的自我建设和自我组织都将为民主中国添砖加瓦。为之,我将不遗余力。
    我与姚立法毫无私交,他的儿子姚遥倒是我的朋友――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曾于2003年独立竞选北京市怀柔区人大代表。姚遥与他的父亲有太多相似之处,由于成长历程、时代境遇不同,姚遥的将来定会更快更近地走向现代政治的道路。迄今为止,姚氏一家仍旧生活不裕,即使如此,有一次经历也让我永久难忘:勤工俭学的姚遥捐款。去年9月11日,我发表捐助九个贫穷学子的倡议书,姚遥随即解囊相助,使贫穷学子受益。他在一封来信中写道:"目前而言,通过教育完成阶层的自由流动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在社会中,学会做团队,学会自我的组织,让他们具有将数个弱势人群的力量组合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的能力,对改善穷人的境遇来说是更有利的。我以后也要象你一样,成为我们家族的榜样,以后一定拜访兄台。"发件人信箱是yaodaibiao@tom.com
    说来更巧,前几日,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主编、《中国法制报道》栏目制片人的朱凌女士,来信说道:"杨银波,看到你的邮件、文章、网站,令我感动。你小小年纪,有此胸怀,让我辈汗颜。我把你的邮件同时转发给了几个好友,希望你别介意。"同时,朱凌邮寄出八本书,捐助我与堂弟共同建立的"天问图书馆",其中有一本她自己的新书――2006年10月海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专门撰述姚立法的艰难历程。书末提到姚立法的联系方式,即包含yaodaibiao@tom.com(另一电邮是yaolifa@yirr.ngo.cn)。也就是说,这个电邮乃是姚立法、姚遥曾经共同所有。可以想见,我与姚立法之"神交"历史,起码已有一年。

    身体与灵魂的多种感同身受

    《我反对――一个人大代表的参政传奇》这本书,有极强的记者色彩,行文动人、简练,重在记述、白描,能够用25万字的容量来基本概述姚立法的过去与现在,已经颇费功力了。从头到尾,只须八个小时就能将此书阅读完毕。前段时间,广州的一批朋友也向我寄来姚立法亲自制作的许多复印材料,我对这个人非常敬佩,但又不只是敬佩,还有这当中起起伏伏的许多同感,所以引之为"同道"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我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以及过后的思索,与姚立法所经历、思索的都极为相似。大概是运作的手段差不多,结果也差不多,不管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从姚立法的材料和朱凌的新书中,都象是亲眼看到自己的身体在运动、自己的灵魂在跳跃一般。
    所不同之处也有:第一,我没有亲自竞选过体制内官职;第二,我与民众一起谋事的机会和次数,远远大于与行政、立法、司法一起谋事的机会和次数。最大的共同点,在于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在《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南风窗》、《南方周末》、《南方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改革》、《中国青年报》等报道姚立法的新闻与评论中也能发现到。这有局外人与局内人之分。了解细节的同时,我不会象许多局外人那样,感到这象是一个传奇,反而觉得象是在回忆往事或者与姚立法一起谋划下一步,喜怒哀乐,都象是在一起接受着、承受着,如同姚秀荣、吕邦列、姚少凡、曾健余、严清金等人面对姚立法时的感受一样。
    在这里,我想谈我个人的经验。当我们立足于国家、人民之进步之时,越走到高处,就越感到孤独和疲惫。而且致命的是,每一个人为了追求自身的最高境界,都会在追求的过程中产生一个心魔,倘若不能控制这个心魔,那么心魔就会控制你。能力越大,承担就越大,责任就越大,倘若不能清醒地了解变动中的自我,不能向了解自我之道而迈进,那么人就会随时出现最基本的方向性的错误。这一点,无论是文者、武者还是商者、政者,一概适用之。中国乃有数千年的历史,不洞察中国之真精神,不知晓国外之大时势,便很难在此根深蒂固地推动进步。
    所以说,每当我们前进一步,就要看得更远、更宽,在细致处洞见大趋势,在大趋势中着眼细致处,把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增加得更多,遗留出更多尚待启动的大事,去为今日争取,也为明日争取。我们要达到的愿景,也许将不是今天所能想象的,那将是还原人性、符合人的精神意志的社会,在自由、权利、公正、秩序、道路这五点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起点。我们不但要解决贫穷问题和腐败问题,更要解决在精神领域的颓废、麻木和偏听偏信,并在信仰领域中传播悲悯、忏悔和大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这样一种愿景下,找寻到真正的自我,为真理而坚持,为真爱而振奋,为众人之福祉而前赴后继。
   
    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姚立法之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时局、解决问题、开导先风,这源于扎实的努力和辛苦的坚持。他作为人大代表时如此,作为公民时亦如此。作家其实更应如此,以文字、声音为传播介质,通过调查、交流、学习、研究、共事,在媒体这个更大的选举平台上,在读者这个更大的选民基础上,更应做到影响时局、解决问题、开导先风。作家不仅是以写作为业、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更是敢于干预社会生活并且能够代表社会良心的公民。这种"干预"要达到什么程度呢?几乎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不存在什么意识形态上的顾虑,可以说:大千世界,千秋万代,尽在笔下。
    作家是自由不受约束的独立形象,作家是容不得半点恐惧之心、虚伪之心、世俗之心的助推社会之进步者,作家是秉承理想与观念,关注世道、思想,并穿越历史与国界的高尚职业人。作家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国家主席"、"省长"、"市长"、"区长"、"镇长"。作家应该比议员更象议员,应该比律师更象律师,应该比法官更象法官,应该比教授更象教授。必要时,作家甚至可以是流浪歌手、下地农民、建筑民工、小贩商人、餐馆服务员、酒吧调酒师……。也就是说,作家没有任何形式,也可以是任何形式;作家没有任何职业,也可以是任何职业;作家没有任何阶层,也可以是任何阶层。
    作家之活跃范畴、行动空间、表现平台,作家之万千手法、见闻思想、语言声音,其淋漓尽致之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想象。这与截拳道的武术理念完全相似:以无法为有法,不局限于招数,思考反应快速,不需要以一定的招数来攻击;以无限为有限,在一个范围内,不管是力度还是角度,发挥都可以是无限的或者是最大可能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我们要从形式、姿势、教条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多种路子与方法,努力追求个人潜能的最高释放,在共性基础上充分展现自我个性的光辉,只有充分地了解自身体能、技能、心理、智能各个方面的优劣,做自己的主人,方可真正地迈向自我完善之途,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亦即:包罗万象,但不被万象所包罗。
    这就好比姚立法把"死法律"用活,把"死体制"搞活或搞动,把死气沉沉的社会变为生机勃勃的、有起点公正的、有希望可被期待和实现的社会。姚立法能够让本来死板的法律充满自由的鲜活生命,能够让本来沉默和惧于强权的人们重新站出来谋求权利与权力,为己所用,为人所用,为民所用,为制度所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来解决冲突、矛盾、纠纷,来推动文明与进步,来遏制罪恶与倒退……。这与截拳道的"功能至上主义"一样,都是激发潜能的至胜之道。后记:喝彩、加油、致敬我认为,法律虽然不是实现自由的唯一工具和唯一路径,但法律却是实现自由的重要工具与重要路径。法律没有那么神圣,更没有那么教条,掌握法律的精神,体会法律的价值,能够更深刻地领会人的本身、制度本身,以及人与制度间的真正关系,并从中懂得追求普世价值,谋求人真正主宰世界和战胜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
    我为姚立法喝彩!我为民主中国加油!我向那些真正活在人民心中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没有评论: